砌體墻加固方法有哪些種類(砌體墻加固材料選擇指南,)
砌體墻加固是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措施,以下是幾種常用的砌體墻加固方法及其材料選擇指南:,1. 灌漿法:通過在墻體的裂縫或弱點處注入高強度的化學漿料,以填補空隙并增強結構的承載能力,常用的灌漿材料包括環氧樹脂、聚氨酯等。,2. 鋼筋網法:在墻體中設置鋼筋網,增加其抗拉強度和剛度,這種方法適用于需要提高墻體整體性能的情況。,3. 錨固法:使用膨脹螺栓或其他類型的錨固件將金屬構件(如鋼梁)固定在墻體上,以提高其穩定性。,4. 外包鋼法:在墻體外側包裹一層鋼板,以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這種方法適用于需要提高墻體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的情況。,5. 植筋法:在墻體內部植入鋼筋,以增強其承載力,這種方法適用于需要提高墻體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的情況。,在選擇加固方法時,應考慮墻體的結構類型、受力情況以及預期的加固效果,應確保所使用的加固材料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以保證加固效果和安全性能。
砌體墻加固方法的種類
一、直接加固法
- 加大截面加固法
- 適用于砌體承載能力不足,但砌體尚未壓裂,或僅有輕微裂縫,而且要求擴大截面面積的情況。一般的獨立磚柱、磚壁柱、窗間墻和其他承重墻承載能力不足時,均可采用此法加固。
- 外部粘鋼加固法
- 屬于傳統加固方法,是一種用膠粘劑把鋼板粘貼在墻體開裂部分的加固方法。優點是施工簡便快速、現場工作量和濕作業少,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幾乎不改變構件的外形和內部使用空間,卻能大大提高墻體的抗剪承載力和正常使用階段的性能,受力較為可靠。適用于不允許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卻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載力的砌體的加固。
- 鋼筋混凝土面層加固法
- 可以較大幅度提高磚墻的承載能力、抗彎剛度及墻體延性,改變其自振頻率,使正常使用階段的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砌體加固后承載力有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原墻沒有裂縫并以剪切為主的實心磚墻、多孔(孔徑不大于15ram)空心磚墻和240ram厚的空斗磚墻。
- 水泥砂漿或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方法(夾板墻加固法)
- 當磚墻的承載力不足時,可采用水泥砂漿抹面或配有鋼筋網片的水泥砂漿抹面層進行加固。這種方法屬于復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種。
- 預應力加固法
- 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水平拉桿、下撐式拉桿和組合式拉桿或撐桿)對結構進行加固。能降低被加固構件的應力水平,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墻體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預應力能夠減少或減緩后加桿件的應力滯后現象,使后加桿件有效地參加工作。預應力產生的負彎矩可以減少部分荷載彎矩,減少墻體的外傾量,縮小墻體的裂縫寬度,甚至可以完全閉合墻體中的裂縫。適用于處于高應力、高應變狀態的砌體結構的加固。
二、間接加固法
- 增設墻體加固方法
- 在滿足使用用途的前提下,當原有結構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時,可考慮增設墻體作為支撐。如果是提高抗震性能,其數量由抗震橫墻面積率計算確定。墻體厚度應不小于240mm,墻下面做基礎,墻頂要用細石混凝土與大梁頂緊,并與原縱墻妥善拉結。增設抗震墻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特別對于原建筑的抗震墻較少,抗震墻間距超過抗震鑒定標準要求時更為合適。
- 輔助結構加固法
- 是一種體外加固方法,直接用設置在被加固構件位置處的型鋼、鋼構架或其他預制構件(如樁等)分擔作用在被加固構件上的構件荷載。避免拆除工作,施工簡單,結構自重增加較小,能夠大幅度提高結構承載能力,但是一般占用空間較大,連接構造比較復雜。適用于原有構件損傷嚴重,又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載力和剛度的構件的加固,也可以用于地基基礎的加固。
三、其他加固法
- 外加砼柱加固
- 在墻體交接處外加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加固,砼柱應與圈梁、拉桿連成整體、或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連接,外加柱必須有相應的基礎。
- 面層或夾板墻加固
- 在墻體一側或兩側采用水泥砂漿面層、鋼絲網砂漿面層或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
- 拆砌式增設
- 對強度過低的原墻體可拆除重砌,或增設抗震墻。
- 修補和灌漿
- 對已開裂墻體可采用壓力灌漿修補,對砂漿飽滿度差或強度等級過低的墻體可用滿墻灌漿加固。
- 包角鋼鑲邊加固和增設支撐等加固方法
- 可用于砌體結構墻體加固,以增強墻體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等。

砌體墻加固法對比分析
砌體墻加固效果評估方法
砌體墻加固材料選擇指南
砌體墻加固施工注意事項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