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加固設計計算案例分析,碳纖維加固設計計算案例深度剖析
維加固設計計算案例分析摘要:某車庫改造工程采用碳纖維加固技術,依據《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規范,介紹了其應用過程,包括確定加固形式、材料選擇,進行可靠性計算,詳細闡述施工工藝,通過實踐驗證了該技術在提升混凝土結構安全性、延長使用壽命方面的有效性,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參考,
碳纖維加固設計計算案例分析
- 四平市站前住宅樓梁加固案例
- 工程概況:四平市站前住宅樓為底部框架剪力墻結構,底部2層框架,上部4層住宅。原1、2層功能改變,廚房位置變動導致2層局部梁荷載增大需加固,經方案論證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固。
- 材料特性
- 碳纖維布:使用德國進口的碳纖維布(C200)。
- 粘貼用樹脂:采用國產JGN型建筑結構膠。
- 加固設計計算
- 基本假定:受拉區混凝土作用忽略不計;梁受彎后,混凝土、鋼筋及碳纖維應變符合平截面假定;碳纖維材料采用線彈性應力 - 應變關系。
- 計算過程:取A軸梁跨中梁截面(b×h = 350mm×650mm,C30混凝土,原梁配有,),原設計彎矩。按原設計計算最大彎矩設計值,然后本設計采取在梁底粘貼300mm寬碳纖維布3層(未給出具體計算值)。根據《碳纖維片材加固修復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146:2003)規定,計算碳纖維片材厚度折減系數、界限相對高度,再計算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受拉面上碳纖維片材的拉應變。最后得出加固后此梁的最大彎矩設計值,比原來提高了13%。
- 加固措施加強:為加強梁底碳纖維布錨固和增加梁抗剪能力,在梁端每側粘貼160mm寬U型箍1道,主次梁相交處每側也粘貼1道。對于U型粘貼形式,宜在上端粘貼縱向碳纖維片材壓條。且建議受彎構件粘貼碳纖維布層數不應超過3層。
- 涵洞蓋板加固案例(理論分析部分)
- 病害產生原因
- 涵洞建設施工時存在質量問題,如蓋板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使用多年后表層混凝土風化脫落露筋;蓋板防水層開裂失效,雨水滲入與混凝土成分反應,鹽分帶出結晶形成白色硬塊。
- 施工方案選擇中的碳纖維加固理論依據
- 碳纖維加固技術發展:碳纖維用于混凝土結構加固始于美、日七八十年代,在日本阪神大地震及中國臺灣“9.11”地震后廣泛用于震后建筑重建和補強,我國雖起步晚但發展快,有南京機場路高架橋空心板、盧溝新橋補強修復等成功實例。
- 碳纖維加固技術原理、特點及優越性: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固修補混凝土結構技術,是用粘結劑將碳纖維片粘貼在混凝土構件需補強加固部位表面,使二者形成一體共同工作。碳纖維抗拉強度是普通Ⅱ級鋼筋抗拉強度10倍以上,彈模與鋼材相當;不與酸堿鹽等化學物質反應,加固后構件耐腐蝕性及耐久性良好;單位體積重量僅為鋼材的1/4左右,制成板狀后厚度薄,幾乎不增加結構自重和改變截面外形;可任意裁剪,能封閉混凝土結構裂縫,不改變結構形狀及外觀;施工簡便、工序簡單,自重輕,可用小型電動工具操作,對操作空間要求寬松,適合涵洞蓋板這類施工面較小工程。
- 病害產生原因
碳纖維加固成本效益分析
碳纖維加固技術最新研究
碳纖維加固與傳統方法對比
碳纖維加固在橋梁工程應用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