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設計流程中的常見問題
一、基礎資料不完整導致設計誤差
- 在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時,若基礎資料不完整,加固設計方法就可能存在誤差。特別是在設計工程標準要求較高時,更不容易達標。這是因為之前的很多施工技術并不成熟,必然會影響施工效果。例如在一些建筑加固設計中,由于缺乏對原有建筑結構詳細的受力分析資料,使得加固設計方案在實際應用時無法達到預期的承載能力要求等情況時有發生。
二、施工與技術對接不良
(一)施工人員水平有限
- 施工人員水平的高低對加固工程有很大影響。如果施工人員的技術能力有限,就難以保證加固工程的施工質量。例如在復雜的結構加固工程中,施工人員可能無法準確理解加固設計的意圖,從而導致施工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安全隱患。像在一些涉及到新型加固技術和材料的工程中,施工人員可能缺乏相應的操作經驗,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諸如材料浪費、施工工序錯誤等問題。
(二)設計方案不利于施工和質量控制
- 加固設計方案應便于施工并且易于控制施工質量。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部分設計方案可能沒有考慮到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例如,沒有對可能出現的傾斜、失穩、過大變形或局部坍塌等現象提前做出解決措施,這樣在加固施工時,如果技術人員不能和施工人員交流到位,必然會出現施工問題,影響后續的施工進度和房屋結構的安全性。
三、新舊結構連接相關問題
(一)加大基礎底面積法中的鋼筋連接
- 在基礎采用加大截面的加固方式時,基礎底部新老鋼筋的有效連接是一個難點。因為基礎的施工環境比較潮濕,采用化學植筋無法保證質量,所以在加固設計圖紙中須明確說明新老鋼筋務必采用焊接的形式。
(二)單邊、兩邊或三邊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的箍筋連接
- 當采用單邊、兩邊或三邊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時,可能會出現新增箍筋無法封閉的情況。這時可采用新增箍筋與原有箍筋焊接的形式實現封閉效果。
四、對特殊情況考慮不足
(一)錨桿靜壓樁加固相關驗算
- 在錨桿靜壓樁加固法中,需要提前驗算壓樁反力與相應建筑自重的大小關系,避免由于壓樁導致房屋產生整體傾斜或局部構件破壞。當原基礎截面太小不滿足補樁新增樁孔的要求時,可采用對原基礎加大截面的形式預留壓樁孔,但必須驗算新老結構交界面的抗剪承載力,以確保新增部分可提供可靠的壓樁反力。并且后置錨桿錨固深度不可根據廠家推薦值進行選取,必須根據壓樁反力計算確定錨桿錨固深度(或化學植入深度)。
(二)外粘型鋼法對原樓板的影響
- 在外粘型鋼法加固中,該加固方法需將所有扁鋼箍穿過原樓板,這種做法對原樓板損傷太大。一般不建議采用該加固方法,如確實需要采用該方法,可采用鋼筋代替扁鋼箍,減少對原樓板的破壞。
五、材料粘貼延伸長度相關問題
- 在梁底受彎加固時,碳布粘貼延伸長度可能不滿足要求。這時可采用附加錨固形式,如端部加強U形箍。對于梁支座受彎加固,當粘貼延伸長度不滿足時,可采用鋼板條射釘的形式進行端部錨固。并且粘貼延伸長度的確定,可參見《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 - 2013第10.2.5條。
六、加固后整體影響的不確定性
- 目前加固設計著重于構件的計算,而加固后對建筑整體的影響尚不確定。設計人員可以參考的科研數據有限,可靠的計算方法和實用的繪圖軟件還沒研究成功,給設計工作帶來很多困難。例如在對老舊建筑進行局部加固時,雖然單個構件的加固設計在理論上滿足承載要求,但可能對整個建筑的結構體系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如改變了結構的傳力路徑,導致其他未加固部位出現新的安全隱患等。
加固設計中如何確保資料完整性
施工人員培訓提升加固工程質量
加固設計與施工技術對接策略
新舊結構連接技術難點解析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