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詳解,粘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全解析,從
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包括鋼板制作、表面處理、卸荷、膠粘劑配制、涂膠粘貼、固定加壓、固化、檢驗及防腐處理等環節,首先對被粘混凝土和鋼板表面進行處理,確保清潔干燥,根據需要對加固構件進行卸荷,以減小粘貼時的應力,按比例配制膠粘劑,均勻涂抹在處理好的表面上,將鋼板準確粘貼在指定位置,使用固定夾具等輔助材料加壓固定,保證粘接牢固,待膠粘劑固化后,拆除加壓固定系統,進行檢驗,確保粘貼質量符合要求。
粘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詳解
粘鋼加固是一種常見的建筑加固方法,它通過將鋼板采用高性能的環氧類粘接劑粘結于混凝土構件的表面,使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利用鋼板良好的抗拉強度達到增強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的目的。以下是粘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的詳細解釋:
表面處理
首先,需要認真進行鋼板及混凝土粘貼面的表面處理。具體來說,鋼板要進行除銹、打磨處理,而混凝土粘合面則需要進行打磨或鑿毛處理,并且還要用棉布蘸酒精擦拭,以確保粘接面的清潔和干燥。
鋼板上鉆孔及清空
在鋼板上鉆膨脹螺栓孔和注膠孔,一般每平方米可設固定螺栓孔6-7個,注膠孔3-4個。注膠孔的大小應與灌漿嘴相匹配,并保證注膠孔周邊能密封;鉆孔后應注意清孔,清空用毛刷蘸酒精伸入孔中擦拭,清孔工作應細致并清理干凈。
在混凝土中相應位置鉆孔
把鋼板緊靠粘合面,在混凝土上相應位置鉆固定膨脹螺栓孔。也可用放樣的方法確定混凝土中的固定孔位置。
固定鋼板
將鋼板托起懸掛在各螺栓上,一次擰緊螺母。為控制注膠層的厚度,可在每個緊固螺栓孔周圍塞墊一定厚度的墊片。
留排氣孔
在灌漿粘貼面周邊每隔0.5米左右插入一軟管作為排氣管,鋼板周邊各角都應設置排氣管,傾斜或垂直安裝的鋼板只需在頂邊設置排氣管。
周邊密封
按推薦配膠比例稱取并調配封口膠,用抹刀將鋼板周邊縫隙、膨脹螺栓及注漿嘴周圍間隙用封口膠密封,不允許出現密封不嚴現象。封口膠在25℃時的可操作時間約為60分鐘,可根據施工具體情況確定每次配膠量,以免造成不必要浪費。密封施工一天(25℃)后即可進行灌漿粘貼施工。
配膠
配膠前對灌注膠兩組分進行充分的上下攪拌。根據估計的用膠量按推薦配膠比例準確稱取A、B兩組分,用膠料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倒入灌漿容器。
壓力灌膠
用腳踏泵或其它灌漿機具從注漿嘴壓力注入膠液,注膠工作應從一端開始,當鄰近注膠嘴有膠液流出時,將當前的注膠嘴封閉,移至出膠的注膠嘴繼續注膠。當排氣管中有膠液流出時則將其彎折扎緊。注膠的同時用橡皮錘敲擊鋼板,由聲音判斷膠液流動情況及膠液是否注滿。最后一個排氣管應在維持注入壓力的情況下封堵,以防膠層脫空。
固化
注膠施工后最初幾小時應注意檢查是否有流膠現象,以防脫膠。常溫(25℃)下,固化不少于3天;固化溫度降低,固化時間應相應延長。
檢驗
先查看鋼板周邊是否有漏膠,觀察膠液的色澤、硬化程度,并以小錘敲擊鋼板檢驗鋼板的有效粘結面積。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不應小于90%,非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不應小于70%。
防腐處理
灌注粘鋼施工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處理。當外抹砂漿保護層防腐時,為有利于砂漿粘結,可于鋼板表面粘結或外包一層鋼絲網或涂刮膠后點粘一層豆石,最好在抹灰時涂刷一道混凝土界面劑。
以上就是粘鋼加固施工工藝流程的詳細解釋。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施工過程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進行,以確保加固效果和工程質量。
粘鋼加固后的結構檢測方法
粘鋼加固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解決
粘鋼加固材料的選擇標準
粘鋼加固與傳統加固方法比較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